公司新闻行业新闻

深圳建筑设计体现时代主流风格

来源:深恒晟 时间:2019-04-13 15:58 作者:admin 4148

首届深圳市优秀总建筑师、优秀设计项目负责人、优秀注册建筑师颁奖大会会场。


近日,深圳市注册建筑师协会召开了首届深圳市优秀总建筑师、优秀设计项目负责人、优秀注册建筑师颁奖大会。这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1年来,第一次对建筑师进行表彰,在全国也属首次。

“深圳建筑是改革开放时代的写照,是社会经济、科技、文化的综合反映。”深圳市注册建筑师协会秘书长张一莉说,深圳建筑设计31年,走的是一条有深圳特色的创作之路。这种创作体现在建筑的地域性,创造性和时代性。地域是建筑物赖以生存的根基;文化决定了建筑的内涵和品位;建筑的时代性体现了深圳的进步与发展,三者是形成建筑设计风格的基本点,归根到底,时代精神决定了建筑的主流风格。  张一莉表示,此次评出深圳建筑设计的精英人物,宣传具有深圳特色的设计理念,深圳建筑设计不论是在深圳还是全国,都具有深圳的特色和风格,为此及时总结和提升深圳建筑设计理论,开展具有深圳特色建筑设计风格研究,叫响“深圳设计”名片,这是2012年深圳住房和建设领域十大创新课题。

发掘深圳建筑特色与弘扬深圳学派  艾志刚(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协会副会长):

中国有地域特点的建筑学派主要有北京-京派:传统氛围,皇家气派,建筑稳重、厚实,保守与前卫并存;上海-海派:西式传统(外滩折中主义与装饰艺术风)较浓,精致注重细节,讲究腔调。新建筑注重感性,浦东建筑比较花哨;广州-岭南派:浪漫主义色彩浓厚,现代与传统结合,自由、不拘一格;香港-港派:理性主义色彩浓厚:经济效益,超高密度,超高效率,高经济效益,非常务实,非常理性;台湾-台派:浪漫与理性并存,现代与传统并存,包容性极大。  深圳学派已有30年历史,需要总结、提升和确立。目前深圳有1000多名注册建筑师,来自全国各地,有经验丰富的老建筑师,有国内外名校出来年青建筑师。有大院,有私企小院,有个人工作室。自产了两位建筑大师。深圳设计已经走向全国,深圳住宅一度成为中国的样板房。

深圳建筑学派的特点主要表现:现代主义风格为主线,多元化,百花齐放;市场化程度高,高品质设计、超强的服务意识;不断设计创新,适度超前;住宅设计引领全国潮流,品种齐全;城市分区规划、城市更新改造;亚热带气候特点,绿色建筑;新技术、新材料的应用。  建筑是创造一个美好世界的活动

宋源(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、总建筑师):

建筑师的任务基本上在于两个方面:第一是了解服务对象的要求和意见,用专业的技能表达在设计之中,从而提高房屋使用者的生活质量;第二应当兼顾社会和大众的利益,创造出高质量、富于民主精神的公共空间,维护和发展城市的文化。建筑是创造一个美好世界的活动。建筑不完全是一种个人的创作和偏好,反而更多地制约于其它个体和公众的物质要求和精神需求,也恰恰是在这一点上,才体现了建筑师工作的目的和智慧的价值。深圳京基100项目设计是一个成功的案例。众所周知,超高层建筑技术先进,设计复杂,深圳京基100的设计难度相当高。为此我们团队进行了大量专项分析与研究,对设计细节和深度的分析与测算达到国际一流水准。采用了国际最流行的新技术,设计中更是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。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设计确保了深圳第一高楼的安全性、舒适性和经济性。在建筑设计中还采用了新型节能环保材料,使得这座建筑高效节能,绿色环保。

一个好的建筑作品是增值的,它不仅反映了设计者付出劳动的价值,开发建造者的价值和使用者的价值,而且也可以提升社区、环境和社会的价值。建筑师要努力追求一种文化性的设计,以这种对文化附加值的追求来适应城市变迁和建筑革新的挑战,保留一份历史、文化和社会的责任和职业使命。为城市增添一道道美丽的风景

张晖(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执行总建筑师):

设计了深圳熙园、成都中国水电大厦、深圳华侨城“波托菲诺”二期等众多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建筑,不仅成就了自身的建筑师梦,也为城市增添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。  建筑设计业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,要在竞争中胜出,就必须不断创新,始终站在潮流的前列,细心地捕捉国际设计界的最新信息,加强自身业务技能的提升,练就敏锐的观察能力、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。  当服务与顾客提出的要求不一致甚至看似对立的时候,要加强设计的互动,要与客户充分沟通,从专业的角度出发,尽量说服让他认同这种设计。建筑师有自己想法的时候,要认真地把它贯彻下去,力争保证有一个最终的理想效果。  深圳著名的住宅项目“熙园”是第一个非常成功的项目。其中的生态车库是熙园最有特色的亮点,运用大面积连通地下车库,在小区出入口处就将车流引入地下,实现了真正的人车分流。采用了与地面首层架空层互相渗透,穿插的设计方式,摆脱了沉重而昏暗潮湿的地下车库,将绿化、景观、新鲜空气引入车库空间。当时她就向开发商推荐生态车库,开发商对这一设计没有太多的干预。  一个建筑师的理想,就是要为城市增添美景。  创意是不断追求设计真相的进程

马旭生(深圳奥意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):

设计是一个寻找发现解决问题的进程,也是一个创造机遇,服务项目的进程。其宗旨在于寻找并发现、实现特定项目的价值最大化。  设计的灵魂是创意。好创意的诞生不是“创意与众不同”或“武断形式堆砌”所成就的,也不全是灵感的突发,而是科学分析、不断探索和寻找真相的结果。好创意必然有理性的、有功能的支撑,有专业的认可,业主的共识,有城市的需求和时代的呼唤。好创意应该是尊重环境,尊重历史文化,尊重人的生活感受,尊重城市的逻辑结构和尺度。  设计创意的进程,是建筑师不断追求设计真相,发现价值、挖掘价值、放大价值的过程。它要求建筑师具备理性分析、沟通互动和持续学习的素质和能力。  建筑师要善于聆听使用者的需求,了解市场,分析城市,研究项目状态特征。紧抓“关键点”寻求“平衡点”。随时把握设计的核心利益。  建筑师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,设计进程也是多方沟通互动的进程:建筑师与业主互动、建筑师和各专业的沟通、建筑师与施工方、材料商的交流等等。在沟通中加深了解,在交流中开阔视野,在互动中促发灵感。沟通互动式催生好创意的前提和途径。  社会的多元要求建筑的多元。建筑师的知识是有限的,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和日新月异的技术挑战,建筑师唯有持续学习,不断积累、勤于思考、勇于探索,使好创意有了基础、源泉。  用清晰的逻辑表达有深度的思考

朱翌友(中建国际(深圳)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建筑师):

本人在创作实践中关注建筑设计的深层规律,追求用清晰的逻辑表达有深度的思考。建筑师必须有自己的立场,没有立场就没有判断。  建筑是环境里的建筑,是城市生长的结果及促成者。对于每个城市,“背景”比“英雄”重要,前者体现城市的内涵,关乎大众的生活。在城市中做建筑设计,要有牙医镶牙的态度和精神。  在城市中,城市管理者,开发商,运营方等利益是设计实践不可回避的前提,应主动回应。建筑设计是服务性行业,从某种角度看,建筑师被描述为“别人出钱实现自己的理想”,建筑师服务意识强,自制力(专业精神)也要强,实现的“理想”不管从哪些角度评价,都应健康公允,趋利避害。  随着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,公众权益,民主精神将越来越有力度。建筑师需重视每个项目中开放的公共空间,努力使这些场所去“仪式化”,增强“参与性”。我们要学会从大众的角度看待建筑。建筑必须以人为本。设计师在建筑空间,结构技术、节能技术、空调机电等方面的创造,都会最终反映在人的体验上。  建筑是建造的艺术。建筑师以建筑说话,与“新,奇,特”相比,“高完成度”更应是(实践型)建筑师的追求。在市场经济促进下,新的建筑材料,建造技术不断涌现和成熟,擅长于接受并利用它们,建筑实践的进步才能迎合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步。  建筑应当是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结合

祖万安(深圳市汇宇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):

从事建筑设计工作20多年来,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:什么样的建筑才是好的建筑?想起路易斯。沙利文的一句话:“一个恰当的建筑自然、逻辑、诗意地生长于其所处的环境中。”如果这句话依然为大众所接受和认可的话,那么,我们丢掉的或者说我们忽视的不就是“逻辑”二字吗?  建筑设计是要讲逻辑的。一个建筑的产生过程,必然与其所在的环境、文化、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逻辑关系,必然与建筑的使用功能、结构体系有一定的逻辑联系。建筑师也应该依照这样的逻辑关系进行设计。古今中外的建筑形式美不就是按照这样的逻辑关系演变和发展的吗?因此,因循这些逻辑关系来做设计,一定能做出“恰当”的“诗意”的建筑来。这些建筑应该是既好看,又实用的。亦即,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结合。  心平气和地做设计,也许会默默无闻,也许不能成为大师,但,毕竟为这个社会做出了一点贡献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,这其实已经够幸福的了。何况,在这条路上,我并不孤单。  建筑设计呈现空间力量

忽然(深圳中深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):

建筑师是责任和诚意的职业,是“攀登”的职业,是疲惫的职业、更是体验与自尊的职业;长期的专注和坚持源于钟爱;兴趣与独享是动力。  多年来,自己在生存与梦想之间以一种谨慎、诚意面对每, 一项设计任务;用匠人的心态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不断寻求完美;体验中有遗憾,也充满美感。  建筑师的力量在于设计作品呈现出一种空间力量。这种空间力量源于建筑作品植入环境和城市空间的积极意义,源于建筑空间在现实与超越之间的主张。审慎研究、把控建筑空间创作目标是建筑创作的核心,建筑创作的过程是质量空间的提升过程;用空间概念解析建筑创作中的多种可能性;将建筑技术与指标还原成功能空间的合理,并寻求空间的适度与创新,是创作的乐趣。  不同的建筑,有不同的功能、内涵和表象,此为建筑之“变”;全面、系统的解读“变”,在设计过程中:发现问题,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方法是“不变”,这既是挑战,也是机遇;因此不固定自己的设计方向,对不同类型的设计充满热情,是我的信念。  建筑规模、功能和技术上有“大”和“小”之分;对于小的建筑,以“大”心态对待,通过复杂、多元的因素思考,寻求更开阔、更快乐的创意,此谓“小中见大”;  对于大的建筑,以“小”心态对待,通过整合、分类、归纳,寻求规律的逻辑性及合理性,简化设计元素,此谓“大中见小”。  建筑学是一门模糊的学科,很难用一个界面去覆盖。建筑设计中梳理设计元素的过程是打破界面的过程。打破了,多元才会出现,重构有了可能,创作的着力点更积极。建筑设计过程中打破学科与元素之间的界面划分,建筑作品更具张力和内涵。  建筑设计是建筑师梦想与现实、个性与共识之间的一种立场。体现出建筑师的责任和修养;建筑设计有别于纯艺术的创作,是命题“作文”;考虑“受众”、审慎“立场”是建筑师的诚意,更是建筑师的道德。